都低估中國了,國際組織和金融機構用西方的眼光看中國,都被打臉

來源: 軍事作家陳曦2023-02-11 14:46:57
  

據參考消息報道,由于中國調整政策產生的負面影響遠小于預期,加上中國經濟韌性十足,全球專家、國際組織以及金融機構,紛紛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近年來,全球經濟形勢都非常糟糕,先是美國發起了無差別的貿易戰,打破了供應鏈平衡。接著又暴發了疫情。等到疫情形勢緩和之后,美國又挑起了俄烏沖突,對全球經濟復蘇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資料圖)

之前幾年,全球經濟能夠穩住,主要是因為中國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作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源源不斷地輸出動力。

而在中國調整政策之后,本來是一件好事,西方的專家以及西方主導的國際組織、金融機構,都不太樂觀,認為會有一個所謂的“痛苦期”。

一片繁榮的中國

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之前西方國家放開之后,經濟復蘇的效果都不明顯,一些國家還出了很大的亂子。

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因此,來自西方的聲音普遍認為中國調整政策之后,即便經濟能夠復蘇,也非常有限,速度也不會很快。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中國經濟在短暫地積蓄了力量之后,迅速強勢反彈。尤其是在春節期間,中國的繁榮立刻就打了西方的臉。

所以能夠看到,春節過完之后,都開始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最先上調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4.4%上調到5.2%,之后,摩根士丹利從5%上調至5.7%,高盛集團從4.5%上調到5.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一般情況下,調整都是微調,也就能浮動個0.1%左右。現在對中國經濟預期普遍上調了1%左右,幅度已經非常大了。

之所以西方普遍低估了中國,是因為他們仍在拿西方的眼光看中國,自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西方在疫情之后的復蘇一直步履維艱,所以就認為中國也會經歷一個很長的蓄力期,之后才能夠出現明顯的反彈。

此外,西方對中國經濟的韌性,理解得也有些保守。

當然,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全球經濟形勢都不景氣,在全球經濟一片蕭索的情況下,中國憑什么能夠免俗,比其他國家復蘇得更快呢?這是印象流,屬于經驗主義錯誤。

美國正在不斷衰退

當前國際秩序的框架,還是二戰之后形成的,在一些方面仍然是以西方的標準為導向,尤其是在經濟方面,畢竟西方都是發達國家,經濟水平整體上非常高。

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西方定的標準以及思維模式,局限性越來越大。美歐制裁俄羅斯的時候,也幻想著直接把俄羅斯的經濟給壓垮。結果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俄羅斯在2023年和2024年的經濟增長,比美國還要高。這同樣是經驗主義錯誤。

之前,還有西方的聲音認為中國經濟總量追上美國的時間被延后,甚至可能永遠都追不上了。但現在的情況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勢頭依然強勁,而美國只能勉強維持,不要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就謝天謝地了。

關鍵詞: 國際組織 西方國家

責任編輯:sdnew003

相關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