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安徽奮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努力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2022年,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7530.6億元人民幣,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雙向投資提質增效,實際使用外資突破2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0%,實際對外投資1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0%,創歷史新高。
全國人大代表彭壽
開放型經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紅利,改革開放使我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面臨新格局,如何加快內外雙循環是中部省份面臨的重要課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主任,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黨委書記、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表示,中部6省地緣廣闊,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在新一輪發展過程中,首先要融入東部地區,用東部地區創新資源來護航中部地區的創新潛力,用中部地區產業基礎來進行結構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部地區,資源稟賦好,同時也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并且具有交通優勢,和西部地區有天然連接,如何把資源變成材料,把材料變成產品,把產品變成產業,最后形成產業集群,是大家面臨的重大機遇,也是重大選擇。”為此,彭壽表示,中部地區首先需要深化改革,進行深度融合和開放。建議從國家層面對中部地區的發展格局進行頂層設計,讓中部地區的產業和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在產業創新上融入東部地區,在資源和產業上6省聯動,互相發揮自身特長,進行區域化布局。
彭壽還表示,中部地區要推進適應自己特點的創新平臺建設,形成“你有我參與,我有你參與”的聯動機制,積極轉型戰略性產業,扎實做好基礎性產業;產業轉型,人才至關重要,中部地區要強化人才融合,加強高校和畢業生之間的互動;在物流供應鏈和產業鏈上互通開放,此舉有助于降低中部地區的生產成本,有利于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增長;另外,要加大資本市場的開放,促進資本市場和創新基金融合,引進來、留得住、促發展,以“不為我所有,而為我所用”的思想,進行觀念上的轉變,實現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資本鏈的四鏈融合,使中部地區在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上做出更多貢獻。(記者 張毅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