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舟山港金塘港區大浦口集裝箱碼頭上,工作人員在拉纜繩幫助一艘外籍貨輪靠泊(1月31日)。圖/新華社
(資料圖片)
新京報訊(記者 柯銳)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期目標定在增長5%左右。中國經濟增長這一目標引起國際人士及駐華使節的高度關注。
英國駐華貿易使節吳僑文(John Edwards)近日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GDP增長5%左右是一個現實的目標。中國市場對英國企業有強大吸引力,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重要引擎。
吳僑文認為,在經歷了 2022 年一系列重大挑戰之后,這是一個現實的目標。“正如中國領導人所強調的那樣,重要的是增長的質量。”
在吳僑文看來,如果這一目標實現,其中多少由消費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多少,生產力是否會提高,私營企業會起多大的作用等,這些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對于英國企業而言,除整體增長數字外,我們也關心個別地區和行業的增長情況。”
此外,吳僑文表示,中國進行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改革舉措,包括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重視技術和職業教育、世界一流醫療體系的建設以及外國公司在中國設立外商獨資企業的機會 (例如汽車行業)。所有這些措施都能讓外國公司,尤其是英國公司做出貢獻并獲得商業利益。
“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推動了全球經濟增長。它將繼續成為這一增長的重要引擎。” 吳僑文表示,中國與英國等國家合作能夠為全球經濟做出重要貢獻并帶來積極影響。這主要表現在確保下一階段的經濟增長是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并應對健康、教育和老齡化社會的共同挑戰。
2023年1月8日起,中國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吳僑文表示,他看到英國商人在關閉邊境三年后返回中國,中國投資者也在前往英國。“這是非常受歡迎的。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英中之間航班尚未完全恢復,疫情期間對商品貿易的一些限制仍然需要取消。但我們比 2022 年底要樂觀得多。”
目前,英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有哪些新的特征和趨勢?吳僑文介紹,他持續看到英國公司對中國的投資采用“In China For China”(“在中國為中國”)策略。也就是說,相比過去外國企業在中國設廠,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如今的“In China For China”策略讓外資企業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更多面向國內市場。
吳僑文表示,這種更針對中國國內市場的投資戰略對英國企業而言仍有強大的吸引力。英國企業在中國尋找的目標市場與在其他任何市場都一樣:穩定且可預測的經濟和監管環境。“如果中國能夠提供這一點,再加上5%的增長率,它將對國際企業保持吸引力。”
編輯 鄭偉彬
校對 劉 軍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