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聚焦:住房新規發布要多花30萬買公攤?墻體外裝修開始計算,成本更高了

來源: 海盜長2023-03-08 17:35:07
  

自3月1日起,住建部發布的強制性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規范》正式實施。

其中,外墻面層計入建筑面積的規定引發輿論熱議。

對于廣大購房者來說,面對復雜的數值變化,買房時更關心的是共享面積會不會增加,是否需要多花錢,房產證上的房產面積是否會增加。


(資料圖)

建筑面積又增加了,而且增加了很多。 以前建筑墻體、外裝修等不計入建筑面積計算,現在都計算在內。

如果房子按面積出售,購房者無疑要多花錢,而開發商則賺取更多利潤。

現在最需要改革的是,房屋銷售按公寓實際面積計算,居民實際用多少買多少。

即使房價再高,也會花在明處。 現在按照建筑面積和合用面積計算,很多時候買100平米的房子,到頭來只能用到70到80平米,甚至更少。

房價。 這就像價格昂貴的珍貴食材。 為什么消費者要以配料的價格購買厚重的外包裝?

在分析這個條款時,有人說外墻的水平投影面積以前不計入建筑面積,但以后會計入,這樣會大大增加共享面積。

按照原有的住宅建筑計量標準,18層以上住宅建筑的共用面積約為25%,低層建筑的共用面積一般為15%左右。 那么每個套房都會增加0.5到1平方米。

但現在城里的低層建筑已經很少了,大部分都在18層以上,樓高都在54米以上。

電梯的數量、長度和電梯間都有明確的要求。 因此,高層建筑的共用面積比較大。

這相當于買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拆掉房子里的隔墻后,實際入住率只有70平米左右。

以二三線城市15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計算,我們一套套房的公用部分花費近50萬元。

普通人要用全家的錢才能買一套房。 孩子到了結婚年齡,買房需要清空父母的所有資產,然后還要背負沉重的貸款。

老百姓的錢也是錢,是我們用血汗換來的。 最后買的是30%公用面積的房子,也就是說以后所有的物業費和暖氣費都是按照房子的面積來收的。

如此一來,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損害,又能幫助誰呢?

當前,我國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危機。 國家想方設法提倡生育,但住房、醫療、教育問題不解決,誰還敢生育?

關于將外墻面納入建筑面積,存在兩種學派。 一是變相增加合租面積,增加購房者的購房成本。

二是這個標準是建筑規范,不是測繪規范。 這一規定的變化,難免會引起購房者的擔憂。

這個時候,最有必要獲得權威機構的公開解讀,以解除大家的后顧之憂。

個人認為,預售制度、共享區域等問題應該得到實質性解決。

如果不能充分發揮共享區域的商業價值,或者共享區域的使用不能保證購買者的切身利益,則應當取消共享區域。

取消預售和合租或許能更好地提升房屋的實用品質,但不一定會影響房價走勢。

抑制房價歸根結底還是要靠供求關系的變化。

影響房價走勢很大程度上受供求關系的影響。 如果房價大幅下跌,仍需大力增加土地供應和住房供應。

同時,要盡快轉變土地財政模式,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

對于房子來說,土地的成本占了大部分,而建房的成本只是一部分。 可見,降低房價的關鍵在于解決供求問題。

關鍵詞:

責任編輯:sdnew003

相關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