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多11億人卻消費能力遠不及美國?

來源: 簡讀視覺2023-08-08 13:05:09
  

朋友們,您點擊閱讀我的文章,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如果可以,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系統以后更加精準地為您推送文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人口比美國多了大約11億人,這樣龐大的人口差距之下為何我們的消費能力卻沒有強于美國呢?這樣的疑問在今年“水落石出”了。

要想知道消費能力的強弱就必須先了解它的有關影響因素。比如說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物質基礎,消費觀念等等。以下我們將按照影響因素來分析為何兩國呈現差距。

首先就收入水平這一項其實很好理解畢竟想花錢手里也得有錢花才行嘛。從美國相關部門披露的信息來看,美國的人均生產力水平一度達到了6.93萬美元,若是按照現行的即期匯率進行換算這已經相當于年薪近40萬元的水平了。因此這是美國人消費水平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美國作為一個發達國家,他們的經濟水平本來就已經很高了再加之美元的“霸權”地位他們能夠達到這樣的收入水平也并不讓人感到驚訝。而我國的人均GDP是8.5萬元左右,在這樣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下,消費能力的差距自然而然就會存在。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即便以美元來衡量也已經達到了過萬的水平,再加之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可見我國經濟體量是非常龐大的,因此就經濟發展質量而言我國并不次于美國。

再者我們也可以從物質基礎這個角度來考慮消費能力的差距。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物質基礎我們僅就個人的角度加以探討,眾所周知美國人往往沒有什么財產或者說是固定資產,相比于購買房屋這樣的商品他們更加愿意把錢投入到一些奢侈品中。

而我國則與之不同,我們的生活自古就需要一定固定資產作為保障。而這更像是生活的“壓艙石”一樣,我們更喜歡在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之后才會去消費,這樣就能更好的抵御一些未知的風險。因此就消費能力而言我們的“時間”可能會滯后一些。

這前些年去美國“掃蕩”黃金的中國大媽們或許能夠算得上一個比較好的例子。這些阿姨基本上經過了年輕時候的奮斗已經積攢了很多的財富,物質基礎很豐厚的她們消費能力便立刻提上來了。

再說說關于消費觀念的問題。這一點實際上已經算的上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因為兩國民眾的消費觀念確實是差距巨大的。就美國而言,他們的消費觀念更為“激進”,有錢要花光,沒錢就算借錢也要花!他們更加奉行的是享樂主義一樣的消費觀念,喜歡就買至于生活先放到一邊去。

而我國民眾則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消費觀念。那就是有錢也要省著點花,沒錢就不要亂花!這樣懂得消費觀念和我國勤儉節約的傳統有很大關系,我們更加具備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同時我們的家庭觀念也要求我們要勤儉持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個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在這樣的對比之下,兩國呈現出了消費能力的差距完全不足為奇。用很多網友的觀點來說那就是我們更加看重儲蓄,而美國則更加偏愛去花費。但是雖然這樣一來他們的確有著更強的消費能力,但是同樣也會存在著更大的風險。

而隨著當年“口罩”的原因,也讓他們的消費能力徹底露餡了。在那個期間的時候由于美國經濟重創大量的美國人不得不面臨失業的風險,而美國人失去的工作之后那就真的是身無分文了,沒有儲蓄的他們甚至只能依靠救濟渡人,那時候大部分人的消費能力幾乎直接歸零了。

而反觀我國則完全不同,正是因為有儲蓄的習慣我們的民眾才能夠在當時也維持一定的消費能力,大部分家庭正常的生活開銷還是能夠維持的。由此可見其實通過消費能力這一項很難看出所謂的優劣之分,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觀念習慣其實是各有利弊的。

但是,在不可預測的風險面前我們的消費能力的確更加體現出了持久穩定的特點,而美國則很難維持其高消費的特點。這實際上也是社會的一種隱患,體現了一個社會抵御風險的能力強弱。

如今,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我國的人均的收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的過程當中。而且隨著電子支付的日益普及,消費觀念實際上也處在轉型的進程中很多人也開始選擇了“超前消費”。這樣的變化將會給中國民眾的消費能力帶來很大的改變。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也會很快得到提升,而我國如今也已經在這方面開始發力,屆時中國整體的經濟實力必然會再一次迎來飛躍!

關鍵詞:

責任編輯:sdnew003

相關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