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劉氏刺熨療法”“燕青門正骨療法”“趙氏雷火灸”……日前,由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重慶市中醫管理局、健康中國重慶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重慶市2023年中醫藥文化傳播暨“中醫藥文化服務月”主題宣傳活動在重慶市渝中區人民廣場舉行。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在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非遺展示區,市民游客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正骨診療術”。“她這是長期處于彎腰和低頭的工作姿勢,導致頸椎受到過度壓力和扭曲,需要進行適度放松活動……”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昆鵬介紹道,“正骨診療術”經過八代骨傷人的傳承和發展,才形成療效顯著、醫療費用低、后遺癥較少,且具有地域特色鮮明的傳統中醫藥技術。
“沒想到傳統中醫手法的效果這么好。”游客李女士在體驗了“正骨診療術”后,對醫生手法的簡單性以及其良好的效果感到驚艷。她強調在整個體驗過程中并沒有感受到明顯的疼痛感,這次體驗讓她對中醫骨科醫學產生了新的認知和更深的興趣。
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非遺展示區
近年來,重慶中醫藥發展政策環境更加優化,中醫藥服務體系擴容提質成效顯著,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有中醫類醫療機構3590個,同比增長6.28%;中醫床位數51676張,同比增長5.53%;中醫藥人員24626人,同比增長2.47%;成功創建1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2個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市居民中醫藥文化素養水平26.2%,居全國第六位。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邢雅翕表示,要充分利用“中醫藥文化服務月”活動平臺,發揮中醫藥機構主陣地作用;發揮保護、展示、傳播中醫藥文化的主渠道作用,不斷豐富活動內涵和形式,為人民群眾提供科學、準確、權威、適用的中醫藥科普知識,引導大家用好中醫養生保健手段。
“重慶中醫藥“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已建成2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1個中醫藥海外中心(中國(重慶)-巴巴多斯中醫藥中心)、1個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邢雅翕說。
據悉,重慶市“中醫藥文化服務月活動”已于今年6月啟動,并在各區縣火熱開展。各區縣通過義診服務、展覽展示、科普講座等多種形式,不斷推動中醫藥惠民服務走深走實。
“下一步,重慶還將通過實施一批中醫藥的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培育引進更多高水平中醫藥人才,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的提質擴容。”重慶市衛生健康委中醫綜合處副處長劉璐表示,通過這一活動平臺,群眾可以‘一站式’享受名中醫的義診、中醫適宜技術服務、近距離感受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了解中醫藥文化特色產品,推動中醫惠民有感。(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宏 通訊員吳霆)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