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企業家而言,由其經濟地位而換來的各種殊榮、各種頭銜,可以說是舉手之勞,并且見慣不怪。可是,像梁朝晃這樣,通過自身40多年的艱辛立業、立德、立言的“修行”,最終換取的是一種“尊敬”絕對是不多見的。“尊敬”這種榮譽,不是金錢的疊加就能夠得著的,更不是權力的施壓就能擠得出的,當然也不是地位的穩固而造得出來的。“尊敬”是一種排除了任何客觀因素,由心而發的一種景仰,它不帶一絲的功利的人為,它是一種令人折服的個人魅力。梁朝晃憑著他的領導魅力和卓越的領導才能受邀出席“第十三屆中國誠信企業家大會”并在會議上發言;2019年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在各國政要云集的高端論壇上發言;在美國洛杉磯市第六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上,在與會的江門相關政府和部門領導、世界幾十個國家的華僑領袖、嘉賓等共同見證下,梁朝晃簽訂了“中國僑鄉文化城”項目,海外僑胞向他投來了感激的目光。這種殊榮,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更是中國的。他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群體的一面旗幟。梁朝晃用40多年的積淀,無論在業界還是在經濟領域更是在文化的訴求上,贏得了眾人的尊敬,江門民營企業家的杰出代表梁朝晃也同時贏得了海外華人的尊敬。
有人說,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顛簸的,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是孤獨的。這跟中國民營經濟模式的背景有很深的關系。這一點,梁朝晃恐怕在若干年前也是認同的,可是,到了今天,經歷過一些重大挫折,經受過一些冒險的考驗之后,他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經營企業也跟經營自己的人生一樣,需要各方面的養分,也需要規避各種不良因素的干擾。所以,梁朝晃非常注意吸收,年近花甲的他,直到今天,依然覺得自己是一棵需要養分的樹,不放過任何吸收的機會。他認為,只要是養分,就會在某部分充實自己的生命能量。因此,認定了一個理念,梁朝晃就會執拗地走下去。他不害怕孤獨,也不害怕風險,他這一生,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喪失了對世界的了解認知以及感受的能力。
無論梁朝晃的生意做得多大,榮譽有多少,他都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家門前那一畝三分地,施肥澆水,鋤草捉蟲。他活出了一種令人尊敬的境界來。
上 篇
都說現在最火的“企業”就是民營企業,如“華為”、“騰訊”等等,最亮的頭銜就是民營企業家。梁朝晃不知道在40多年前,他“摸著石頭過河”的那一段艱苦創業的歲月,在今天居然成為了一種“資本”,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這種求生的經驗卻能成為他人生中最寶貴的“第一桶金”,對他的人生有著如此重大的意義,這是他40年后偶爾回眸的深刻體會。
“不要輕視任何一種苦,因為吃苦于人的歷練,是蘊涵著無限可能性的,成功的可能性,幸福的可能性,而這可能性,就是我們現在很愛說的機遇。”梁朝晃總是認為,人不吃苦就不會遇到某種機緣,就不會領悟某種人生密碼。
40年前,服裝行業跟那些尚沒開發的偏僻土壤一樣,依舊處在一種未開發的狀態,梁朝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踏入創立服裝品牌之路。那個時候的服裝業大都是“三來一補”的港資企業和貼牌及國外品牌在國內盛行,甚少國內服裝品牌。而梁朝晃卻幻想出一個個藍圖,要創立國產的服裝名牌。他根本沒有想到,品牌之路既這么艱難曲折,誠信、質量、服務使他開始積累著自己理想的基石。
大概梁朝晃一直知道,如同知道一座大樓是如何從無到有,也知道每一塊石頭與石頭之間的共同壘造的力度;知道每一團水泥和每一團水泥混和的韌性;每一根鋼筋和鋼筋的相互支撐一樣。梁朝晃很懂得一個企業內部、人員之間的協作力量,也懂得在一個企業理念中,每一次松懈所帶來的后果。任何一種縫隙,都有可能導致一座房屋坍塌,任何一種放松,都有可能造成人信念的危機。梁朝晃在打造服裝品牌的過程中,不斷地鞏固自己的基石,隨著企業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他就更加注意這個企業的縫隙。
這是梁朝晃40年來不斷加固自己企業,不斷蓋高自己理想大廈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個企業的縫隙,由小而大,所謂防微杜漸,就是在這些縫隙里開始的。可是,話又說回來,如果梁朝晃自己的人生里就不斷地出現縫隙,又去如何防范這些縫隙呢?
雖然不能說梁朝晃的人生就是滴水不漏的人生,可是,由于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一貫以來的崇尚,并且一貫以來對其間的真知灼見深得要領,運用到梁朝晃處理人和事方面,處理所面臨的危機和風險的時候,他有了一雙敏銳的眼睛,有了一種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這是梁朝晃自己摸索出來的填補縫隙最有效的方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信,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梁朝晃感悟最深又最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古話,先立德后立功最后是立言。這是他的人生哲學,可以說梁朝晃是滴水不漏地堅持下來。
對于現代人來說,講求速度,追求成功心切,直接抵達成功的河岸,無可非議,他們的人生秩序多半就是——直奔主題,主題就是欲望的滿足。可是,對于梁朝晃來說,這樣的程序是有縫隙的、不嚴謹的。梁朝晃并不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就在他打造的服裝品牌漸入消費者眼球,生意開始紅火之際,他讓眾親倒吸了一口冷氣:將服裝生意交給家人,他要在壟斷行業——石油加油站上,有所作為。
中 篇
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梁朝晃,每每舉步都思量,言與行、功與名、德與才,這些一對對的關系,在他的心里也一直井井有條地為他“管理”著。他不僅是一個成功的企業管理者,還是一個成功的人生管理者。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梁朝晃從來不會本末倒置。作為一個企業的先行者,只有心中把握住了某種秩序,在這個英雄輩出、競爭殘酷的商業戰場上,才能居安思危,立于永遠的不敗之地。他的信念,為他鋪排了成功的一個強有力的順序。
他發現,隨著民眾生活的提高,城鄉交通工具的普及,汽車加油站會網格化在城鄉密布,這是一個前景廣闊的藍海。梁朝晃果斷地行動,成立了:江門市中南石化有限公司,進行策劃全面的布點規劃,逐步增設了十幾個加油站,誠信、品質、服務,使他在夾縫生存中發展,讓不少人連聲嘆服。
就在眾人驚嘆之余,梁朝晃又來了一次驚人之舉。他是新會人,新會陳皮享譽全球。在倍感榮耀之余,他也十分憤慨。不說別處了,僅新會區,從事生產、銷售新會陳皮的廠家、店鋪多如牛毛,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陳皮讓消費者無從選擇,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也敗壞了新會陳皮的聲譽。
梁朝晃無法改變這個魚龍混雜的市場環境,卻要以一己之力樹立一個榜樣。他干脆設立了:江門邑葵陳皮有限公司,其經營理念是,“品質第一、貨真價實”。作為后起之秀,他很快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政府部門和不少企事業單位采購,紛紛指定“邑葵”品牌。
隨著民營企業家的這個名詞在近些年的經濟領域中點擊率的攀升,確實對于民營企業家的各種看法也逐漸熱鬧起來。有人說民營企業出世也快,死亡也快。三年的疫情,也確實讓不少民營企業關門倒閉。從一些迅速崛起又迅速倒下的失敗經驗來看,人們對這個群體的總體水準和期待有了不同的看法。對于民營企業家的一些偏見,主要存在于對其個體素質的質疑,當然包括了經營素質和文化素質。俗話說:“三輩子學吃,七輩子學穿”,一個階層的文化積淀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對于一個剛剛形成不久的階層來說,文化素質、人格素質都不會太高。由于民營企業是在中國的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產業的群體,也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某種烙印,產生誤解也就在所難免。
就是在這樣的集體眼光下,梁朝晃堅守著自己的做人經商的信念,為民營企業家做出了一個有效的正名:民營企業家并不總是以成敗論英雄,能讓人立于不敗之地的,除了正確的經營觀念之外,主要還是要有德,有德則人立。這是梁朝晃這么多年來,伴隨著民營經濟發展的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最重要的“法寶”。
這幾年,新冠和奧密克戎病毒輪番上陣,席卷整個神州大地,與以往宏觀調控類似的是,民營企業成了這輪疫情最受影響的群體。而梁朝晃認定了自己的目標,以“誠信蠃天下”的精神,借助具有新思維新方法的專家,不僅使自己的企業穩步度過難關,而且逆勢增長,加油站越開越多,陳皮銷量也越來越高。
如果說,誠信使梁朝晃的人生充滿了色彩,那么,文化就是給梁朝晃的人生畫上最重要最生動的那一筆;如果說財富使梁朝晃的生活增加了動力,那么,文化就是給梁朝晃的生活驅動最深沉最堅定的那一種力量。
下 篇
梁朝晃生長在梁啟超的故鄉,從小對梁啟超的事跡耳濡目染,大人講,孩子傳,等到自己識字后,就看梁啟超的書籍。他最佩服梁啟超的一點,就是敢于創新,敢于變革的精神。他非常仔細地鉆研過梁啟超的變革精神。一個敢于變革,是因為他看到了舊事物的最壞的影響以及此影響帶來的后果,同時也看到了變革后新事物帶來的好處,當然更因為自己在胸中已經醞釀出了一個變革的好思路。相應的,民營經濟的改革同樣需要這樣的眼光和信心。
早在2017年,梁朝晃就斥資3000萬元成功竟得臺山市大江鎮一塊土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的荒地,原計劃蓋商住樓。他發現,江門五邑作為中國第一僑鄉,在海外107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家鄉人的影子,他們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抗擊外敵,支援祖國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于諸多原因,僑胞對祖國貢獻的宣傳較少,有些歷史文物的存放和保管也比較分散。“不能讓歲月蒙住先輩的眼睛,僑胞愛國的言行,一定要代代相傳。”梁朝晃一改初衷,決定興建一個“中國僑鄉文化城”,集康、養、旅、居、商、綠化于一體,以五邑僑鄉文化教育基地為主體,集中展示華僑華人愛國愛鄉的家國情懷的文化商游項目,總投資過3億元。
沒有人不佩服梁朝晃的膽識,沒有人不為他捏了一把汗。前面提到他在美國簽約,現場的僑胞落淚,向他投來感激的目光的原因之所在了。
誠信,是梁朝晃立身的根本。文化城動工之際,正是疫情席卷全球之時。他面臨著空前的壓力,文化城是否繼續建下去,出路在哪里?
梁朝晃認為這跟人生道路的原理是一樣的,所以他特別信奉一句話:從一條寬廣大路出發的人常常走投無路,從一條羊腸小道出發的人卻能夠走到遙遠的天邊。耶穌說:“你們要走窄門”。他告誡我們:“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或許,從窄門出發,人才發現路越走越寬。一切的起步都是艱難的,一切的出路,它的開端都是狹窄的,這需要企業家的眼光和信念。也正是在這疫情肆虐的這幾年,梁朝晃使出渾身解數,壓縮其他項目的開支,左騰右挪,確保文化城項目的正常施工。
目前,“中國僑鄉文化城”第一期工程,已在進行緊張的裝修階段,即將向公眾開放。梁朝晃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項目,這是因為他堅信:文化內容生產,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大腦”。雖然在文化城項目上遇到太多大多的重重難關,他都咬牙堅持下來,絕不能讓施工停下來。
“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在梁朝晃的心里,作為民營企業家必須具備這樣的品質。只有“德”才可以使自己樂眾人樂,樂就能永恒。懷著這樣的品質,才能正確處理國家和個人利益之間的沖突,真正成為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在任何時候,梁朝晃都會強調民營企業家必須堅持的兩個最基本的原則,一是守法,是愛國的具體表現,一個愛國者必須守法經營:二是敬業,就是民營企業家的努力工作,能同時多為國家創造稅收和為民眾創造就業機會。梁朝晃利用在市、區,擔任各種社會職務的便利,跟同仁們一起,宣揚“信譽”,探討疫情下的企業克服困難的各種辦法。因此,有人評價他是一個民營經濟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的擁護者和傳播者。
梁朝晃不知不覺完成了他一生遵循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秩序。有序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難以違抗的力量。梁朝晃就是在這種偉大的力量下,憑著自己的信念,從窄門出發,迎著理想的光芒,一路走出了越來越寬闊的大道。少數人會發現這個窄的門,只有睿智和有信念的人,才能尋覓到并且走出去。
活出一種境界,也許說的是個體的狀態,可是,活出一種令人尊敬的境界,卻是一個為人所矚目并且效仿的榜樣的境界。梁朝晃就是民營企業里的一種境界。
(作者郭軍系廣東省文化傳播學會副會長、廣東省品牌研究會副會長)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