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組織開展“方圓3.15公里”主題宣傳活動,以營業網點為圓心,劃定“3.15公里”服務半徑,與服務范圍內社區、街道、商家等開展合作,協同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對擾亂市場秩序、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非法金融活動開展風險提示。在幫助社會公眾增強風險意識和提升防范能力的同時,也將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的種種便民舉措送到居民身邊,全面落實為民辦實事。
開展金融教育,筑牢風險防線
圍繞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提高公眾金融安全意識等,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各支行因地制宜,走進“3.15公里”服務范圍,以案說險、提示風險,覆蓋社區、商圈、鄉村等多個場景,延伸服務觸角、拓寬服務渠道,全面推動宣傳活動走深走實。
3月3日,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在西城區金融街購物中心廣場舉辦“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在市集區,通過宣傳折頁、易拉寶、有獎答題等形式,重點向老年群體宣傳養老金融特色服務、防范電信詐騙及非法集資陷阱,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存款保險等相關知識,助力老人守住“錢袋子”。現場的便民理發活動也吸引眾多居民參與。
3月8日,密云區熱鬧的“西紅柿品鑒季”活動上,在人們參觀、品鑒西紅柿的同時,浦發銀行北京密云支行向大家積極講解消保知識、反詐技巧及浦發銀行的特色金融服務,提升村民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浦發銀行北京石景山支行、浦發銀行北京陶然亭支行等,攜手石景山區打非辦、八寶山街道、陶然亭街道龍泉社區等,聯合走進社區開展“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講解金融消費者權益及維權途徑,揭示電詐騙局套路,取得良好反響。
適老服務升級,傳遞溫暖關懷
針對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持續加強適老化金融服務。憑借數字化優勢及養老金融領域的深耕細作,該行日前與北京市昌平區民政局正式簽署《養老機構預付費資金監管合作協議》,成功取得北京市區域養老機構預付資金監管合作資質。據悉,該行將創新推出"浦愛銀發"智慧養老資金監管系統,實現資金全流程封閉管理、風險預警穿透式監控,探索養老服務產業鏈數字化賦能場景,通過金融創新助力養老服務規范化發展。
為更好守護“銀發族”,浦發銀行北京分行聚焦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出“浦愛銀發”適老特色服務計劃,建立《北京分行“浦愛銀發”適老服務流程手冊》,深化“五辦”服務,即“綠色通道優先辦、完善設施暖心辦、主動關懷上門辦、急難場景特殊辦、防范詐騙謹慎辦”。
通過在廳堂打造“浦愛銀發”適老服務專區、配置老年客戶服務專員、提供優先服務和上門服務、完善急難場景應急響應機制、豐富養老金融產品供給等舉措舉,提升適老服務能級。將養老服務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提升“銀發族”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優化支付體驗,完善現金服務
盡管移動支付已非常普及,但很多老年人與境外人士仍保留著銀行卡與現金支付的習慣。圍繞境外來華人士與老年群體的支付需求,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推出一系列便利化舉措,持續提升取現便利,優化現金使用環境。
在外卡受理方面,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廣拓渠道,深耕商戶”,加強重要商圈、機場等場所拓展,實現“食住行游購娛”場景覆蓋,支持VISA、萬事達、JCB、大萊等外卡支付。針對重點商戶,積極指導商戶做好外卡受理標識張貼、熟悉外卡刷卡流程等,幫助商戶熟練掌握外卡交易相關事宜。
各網點設立適老支付便利服務窗口,提供現金兌換“綠色通道”,配備小面額人民幣“零錢包”服務,為“銀發族”和境外人士使用現鈔提供便利。此外,在為境外來華旅游老年人提供英語服務基礎上,浦發銀行北京分行還集中全行小語種員工,建立德、法、西班牙、日、韓等語種交流群,提供遠程翻譯服務。通過推出“一攬子”解決方案,盡力讓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國籍的人士都能輕松便捷地消費與支付。
從積極筑牢金融風險防線,到跨越數字鴻溝的適老關懷,再到助力民生保障……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始終把金融教育與為民辦實事舉措相結合,切實為民眾辦實事、解難題。后續,該行還將持續踐行“金融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