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在世界文化遺產地河南洛陽的光影流轉之間,2025年“新浪微博旅游之夜”盛大舉行。作為國內首個由社交媒體平臺主導的文旅行業盛典,微博已成為衡量文旅品牌傳播效能的重要標尺。
由張藝謀擔任總導演、美高梅打造的未來主義駐場演出《澳門2049》榮獲“2024年度微博文旅傳播貢獻IP”大獎,成為中國文化演藝類IP在科技賦能文旅創新傳播中的又一典范。
這一榮譽不僅是對《澳門2049》藝術價值的認可,更彰顯了其在文旅傳播領域的標桿意義——通過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的全新演繹模式,激發全球觀眾對澳門文旅的無限好奇與探索欲,不僅拓展了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方式,更探索出一條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路徑。
本次“微博旅游之夜”由新浪微博主辦,聚焦“文旅傳播力”與“IP內容力”,是年度中國文旅內容生態的風向標級盛會。
《澳門2049》與《黑神話:悟空》《我的阿勒泰》《春色寄情人》官方微博、《舌尖上的中國》第四季等高關注度內容共同獲獎,體現了多元文化形態與傳播方式的深度融合。
科技賦能非遺,打造“未來舞臺”激發大眾好奇
自正式開演以來,《澳門2049》始終以“非遺+科技”的內容路徑深耕文化表達,秉持"守正創新"的發展理念,在保留傳統藝術精髓的基礎上,以前沿科技重新詮釋非遺魅力,讓古老技藝在當代舞臺上煥發新生。
《澳門2049》充分利用微博平臺的社交屬性和流量優勢,不斷激發二次傳播與自發討論,成功突破了文旅IP的圈層壁壘。澳門,這座僅有33.3平方公里的城市,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傳統文化重鎮。然而《澳門2049》卻在美高梅劇院內,打造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非遺與科技共舞的盛宴,讓觀眾不禁好奇:“澳門為何能容納如此宏大的文化敘事?”。
《澳門2049》運用前沿科技手段,通過空氣動力飛紗、鏡面燈光裝置、AI技術、仿生機器人等尖端技術,將8種中國非遺——包括西北花兒、蒙古唿麥、苗歌、京劇、北方秧歌、彝族彝聲、中華舞獅、陜北說書——搬上舞臺,構建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聽盛宴。演出結合動力鏡面裝置、空氣動力飛紗等技術技術,使觀眾感受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這不僅刷新了公眾對非遺的理解,也改變了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觀看方式。此次獲獎,是公眾對其“文化+科技+情感”復合型影響力的再次認可。
《澳門2049》成為引人入勝的澳門之謎
在當天的發言中,《澳門2049》總策劃廖穎琦女士以“科技賦能文旅創新傳播”為主題,深入闡述了“《澳門2049》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關于“好奇”的共同探索。
這座占地不大的城市,何以能孕育出《澳門2049》這樣融合8大非遺與前沿科技的舞臺巨制?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恰恰構成了最引人入勝的"澳門之謎"。澳門占地雖小,但舞臺沒有邊界,當非遺遇見科技,文化濃度就不再不取決于地理尺度。《澳門2049》用符合年輕人和市場的方式,重新演繹傳統文化,我們期待通過科技與社交媒體的結合,讓澳門文旅以及中國文化在全球舞臺上持續閃耀。
在社交媒體新時代,文旅傳播已從單向輸出轉向激發互動探索。《澳門2049》與微博平臺展開深度戰略合作,不斷讓觀眾對非遺在澳門的科技創新演繹產生好奇,不僅成功調動了受眾的參與熱情,更將《澳門2049》從文化演藝項目,升華為一個持續發酵、不斷產生話題熱度的文化現象,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之地,也已成為非遺在國際傳播的理想窗口。
文旅融合新生態:從"觀演"到"探索"的體驗升級
《澳門2049》的成功,不僅在于舞臺創新,更在于其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用"好奇"驅動營銷。演出結合美高梅周邊景點,即將推出一條美好藝術的旅行路線,持續吸引精準客群。《澳門2049》已成為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重要載體。
澳門作為一個國際舞臺,將非遺送到了世界眼前。未來,項目將進一步深化與微博的合作,深入探索觀眾偏好,持續激發世界對澳門、對中國文化的“探索熱情”。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澳門2049》仍在路上
“微博文旅傳播貢獻IP”的榮譽,是《澳門2049》在文旅演藝創新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面向更高傳播標準的新起點。《澳門2049》將繼續深耕文化內核,拓展敘事邊界,借助新媒體與前沿科技,讓更多人看到一個立體、當代、面向未來的中國。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