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市場購物時,有沒有遇到過缺斤短兩的情況?這些憑空消失的重量到底去哪兒了?為進一步規范民生計量領域市場經營秩序,堅決打擊“缺斤短兩”計量違法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消費權益,近日,我市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為期5個月的全市電子計價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行動。整治范圍為全市電子計價秤生產、銷售、修理企業,網絡交易平臺、集貿市場、商場超市、餐飲酒店、流動攤販、旅游景區、夜市和大排檔等經營主體。
【資料圖】
“缺斤短兩”經歷讓市民頭疼
生活中,你買東西時遇到過缺斤短兩嗎?9月7日,記者就該問題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
市民鄭女士說,菜市場是與市民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地方,在菜市場消費中,缺斤短兩的現象確實存在。她說:“有一次,我在小區附近菜市場買了一份排骨,后來拿到菜市場的公平秤重新稱了一下,竟然少了秤,于是我氣沖沖地回去找那個攤主。誰知他根本不認賬,非說自己的秤沒有問題。看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我也不想再繼續跟他辯了,只是后來再也不去這家買肉了。”
這個不愉快的經歷給鄭女士提了醒,自此之后,她每到菜市場買完菜,都會把菜拿到市場的公平秤上重新稱一下。
談到買東西缺斤短兩的話題,市民張先生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這兩年市區路邊出現了很多開卡車賣榴蓮的商販,我因為好奇買過一次,哪知道就遇到‘鬼秤’了。”張先生說,他看到路邊的榴蓮單價比水果店便宜不少,本以為自己撿到便宜了,誰知選了一個中等大小的榴蓮竟花了150塊錢。后來他將這個榴蓮拿到家稱重,發現重量少了整整八兩。
“除了我,身邊有朋友也上過路邊榴蓮攤販的當,希望大家以后能多些警惕,事后要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張先生說,缺斤短兩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損害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利益,也影響市場信譽。
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檢查
市場電子秤有“貓膩”?
近日,針對部分群眾反映較多的電子秤“缺斤短兩”問題,宿城區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電子計價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工作,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專門配備了十套標準砝碼,嚴查電子計價秤計量作弊違法行為。
過去在處理電子計價秤計價不準時,需要宿遷市計量所檢定人員到現場檢定或者將電子計價秤封存送檢,速度慢,程序繁瑣,耗時耗力。標準砝碼投入使用后,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可現場快速判斷是否存在缺斤短兩行為,大大提高了執法處置效率,得到廣大市民一致認同,紛紛點贊支持。
在檢查中,執法人員積極宣傳普及電子計價秤的正確使用和日常維護等常識,要求各商戶嚴格按照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申請強制檢定,確保計量器具量值準確,杜絕缺斤短兩行為。
“電子秤涉及消費者的根本利益,為了提振廣大消費者消費信心,我們必須‘斤斤計較’!廣大消費者如有相關違法違規線索可致電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計量與價格監管科(0527-84395189)進行投訴舉報。”宿城區市場監管局標準計量與價格監管科長解苗瞄說,宿城區市場監管局將持續開展電子計價秤專項檢查,以農貿市場、商超、夜市、熟食店、水果超市及其它電子計價秤的使用單位為重點,嚴厲打擊計量作弊行為,以嚴格執法保障消費者切身利益,營造公平公正的計量環境。
9月6日傍晚,記者來到市區錦繡菜場走訪,發現在菜場東門入口處,貼有“服務臺”“復秤處”標識的區域十分顯眼。服務臺上放有一臺電子計價秤,墻上張貼宿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放的“依法誠信經營 維護市場秩序”的彩色宣傳海報,另一側展示著“農貿市場受理消費者投訴工作流程”等內容,并設有一個意見箱。
正值放學、下班高峰期,不少市民前來買菜,偶爾會有市民拎著剛買的菜到復秤處進行再次稱重。“今天第一次在一家攤鋪買菜,我想再稱一下看看,防止有什么差錯。”家住市區金陵名府小區的秦女士說,一般在固定攤鋪買菜的話她都不會復秤,但是遇到新的商家,還是再稱一下比較放心,對于菜場入口處設置的復秤處,秦女士稱從菜場剛開始投入使用時就有了。
在錦繡菜場內,有五年蔬菜銷售經驗的韓女士告訴記者,她在網上了解到有的地方扣秤現象比較嚴重,“大家來我們這里買菜大可放心,有疑問的話可以請商家重啟電子計價秤復秤。”韓女士說。
韓女士介紹,目前菜場內商家使用的電子計價秤都是市場統一發放的,并且市場規定,不允許商家私自帶秤來使用,而且在每臺電子計價秤上都貼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放的檢測標識,同時消費者可以前往復秤處進行復秤,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電子計價秤防作弊知識科普
作弊秤是如何作弊的
通過提前設置密碼,無論按電子秤上的哪個鍵都能使物體的量值或總價有不同程度提升。
通過鍵入密碼,電子秤能在作弊狀態和正常狀態間隨意轉換,密碼作弊秤的面板上有預先設置好的按鍵,通過不同的按鍵可以改變物品最終的顯示重量。除了可以調節稱重結果,這種密碼秤還有一個功能——隨時恢復正常,增強了作弊的隱蔽性。
還有一種作弊秤,是不法商家通過電子遙控開關使秤在作弊和正常狀態之間隨意轉換。這種又被稱為“遙控秤”,其調節方法和“密碼秤”基本類似,因多了一個遙控器,所以調節起來更為隱蔽。
消費者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保護自身權益
一看:看電子秤是否有CMC制造許可證標志、是否張貼有效期內的強檢合格綠色標簽、商家輸入的單價是否正確。
二聽:稱重前,留心電子秤有無發出“嘀”的按鍵聲響,如果有,很可能是商家在通過某種手段作弊,此時可以要求商家斷電后復位重新稱重。
三核:當消費者對結算數據存在異議時,應及時利用公平秤進行重量復核,也可將隨身攜帶的手機在公平秤上稱過重量后放在商家電子秤上作比對,看顯示的數值是否一致。(記者 王艷珅 周妮 臧子青)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