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重要會議中,房地產業的穩定發展,也是引發了不少代表的注意力,有提出要將房企列入銀行信貸白名單的,充分給予足夠的資金扶持。也有提出要針對預售樓體系中,對于售樓資金監管不力的銀行給予重罰的。經濟學家馬光遠也提出,要高度重視房地產復蘇,但是可不要政策一擁而上,最終留下一堆債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將房企列入銀行貸款白名單?可行不可行?市場經濟規則要尊重
禹洲集團(1628.HK)創始人林龍安,集團本身業務就是地產開發為主,在上海有多個房地產項目。站在行業立場自然為本行業爭取政策了。他提出,在實際風險可控的范圍內將民營企業、地產開發企業列入白名單。但其實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種想法。
現在已經是市場經濟了,房地產企業也是市場化經營的,銀行也是市場化經營的。那之間的商業往來還得按照市場原則來進行,不可能現在提出穩定房地產,就對具體的那些房企進行無原則的扶持。那不是又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嗎?
銀行也是要追求利潤躲避風險的,即使表面上一些民營企業和地產開發企業進入了白名單,但是在銀行信貸實質審核方面,仍然會有很多的風控要求,如果不滿足,還是得不到信賴支持。所以這個提案其實是形式大于實質,即使銀行業出了類似政策指引,最終也不會具體落實。
過去3年給房地產企業降杠桿,就是不想讓房地產企業的經營風險,過渡到金融行業。現在如果開始無規則扶持,那就是在加杠桿,又一次讓房地產風險捆綁到銀行的信貸風險中,未來還將是尾大不掉,形成更大的經濟發展風險。
馬光遠:高度重視房地產復蘇。同時也要小心未來長期的大量債務
經濟學家馬光遠對于2023年的展望和風險提示,其實是值得各地政府以及所有的民眾看一看,想一想的。最后得出的結論那就是:確實要高度重視房地產復蘇,但是小心最大的風險就在于債務的問題,房地產已經不太可能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灰犀牛了。
消費的復蘇沒有那么快,別覺得好像現在飯館吃飯的人多了,消費就復蘇了。消費信心還仍然沒有建設起來。先有信心后有行動,或者說知行合一共同動,但是現在存款數據仍然繼續向上漲,而消費指數增長卻是非常緩慢的。樂觀的講,第1季度如果消費信心逐漸恢復,那么到了第2季度之后才會慢慢增長。沒有消費信心的增長,即使我們的GDP增長5%,那并不算是一個健康的增長。
房地產業的復蘇,已經不可能產生全面復蘇了。對于絕大多數城市來說,后續的樓市平淡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如爛尾樓還沒有基本解決,購房人也無法恢復。同樣房企即使有著寬松支持的銀行信貸銀根支持,但是也可能仍然不敢過度負債。他們可以缺項目,另外爛尾樓沒解決,后續樓盤能銷售出去嗎?
在歷史房地產遺留下來的問題沒有被清理的七七八八之前,大部分城市的樓市復蘇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其中包括房價自然調整到市場水平。馬光遠在這一點上看的還是很清楚,不過即使現在出臺更多的房地產穩定政策,也僅僅只有為數不多的城市,尤其是現在還在限購限貸的中心城市,可能樓市會復蘇會恢復到熱鬧的景象,大部分地城市仍然要慢慢等待,從谷底爬出。
當然德先生也同馬光遠先生得的結論一樣,在我們如此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一下在我們今年全力拼經濟的努力下,GDP增長5%并不是一件難事,其實更難的是經濟要恢復健康的長期增長態勢,以及寬松貨幣政策實施之后,不要像以往一樣留下一堆呆壞賬。
嚴懲預售資金監管不力銀行。釜底抽薪,取消預售制不更好?
國家會計學院秦榮生教授提出,未來應該嚴懲預售資金監管不力的銀行,杜絕房地產企業提前挪用蓋房子資金,防止出現爛尾樓。粗粗想想,覺得這還是一個不錯的建議,但仔細想想操作性也很難,實用性也很差,而且也僅僅是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臨時性辦法。
且不說金融監管部門如何能夠嚴懲各家銀行,每一個爛尾樓的背后都有著復雜的情況,銀行可以提出各種抗辯的理由,估計這個嚴懲的結果是落實不下去的。另外管住預售資金,就能不出現爛尾樓嗎?
真正讓房地產長治久安,其實還是要改變售樓方式,取消預售房體系,推行現房銷售。這才是最終治本清源的徹底解決方法。客戶買到的都是現房,房地產企業杠桿也降下去了,有多大能力開發多少樓盤,不更好嗎?
其實全世界大多數成熟國家全部都是現房銷售,而且我國重慶海南也在推行現房銷售,那么大家認為哪種售樓方式更好呢?#馬光遠:高度重視房地產復蘇##委員:嚴懲預售資金監管不力銀行#
關鍵詞: 房地產企業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