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該如何決策?

來源: 知道宏觀2023-08-09 16:59:49
  

來,大郎,該吃藥了!


(資料圖)

1

前段時間公安部開了個發布會,表示要全面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

我翻開文件細看,這政策條文不多不少,條理清晰的每句上都寫著“房產利好”四個字。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無奈”。

2

細嗦一下該政策

300萬人口以下城市取消落戶限制,300-500萬人口Ⅰ型大城市放寬落戶條件,500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完善積分落戶政策。

城市落戶沒有一刀切,而是分了三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那具體情況是什么?

先說300萬人口以下城市。

以七普數據看,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數量低于300萬人的地級市共有172個。其中過去10年間有74個城市常住人口實現增長,占43%,另外98個城市常住人口則出現“縮水”,占57%。

實現人口增長的74城,有的靠區位,例如大灣區的珠海,不斷吸引粵港澳人口);有的靠政策,例如銀川、海口、西寧等市,依托強省會政策人口明顯增長;有的靠產業,拉薩、三亞等市靠文旅人口增長超過50%,嘉峪關靠鋼鐵、礦產等產業帶來人口增長超過30%。

而人口縮水的98城,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區,基本上都是受產業、經濟衰退等因素影響,例如四平市,10年間常住人口減少了46.41%,在172個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一。

簡言之,作為組成我國國土“基石”的172個300萬人口以下城市,近十年時間發生了明顯的分化。

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如果用地圖直觀呈現,大概就是再一次的大規模人口南遷。

如果放任不管,再來個30年,東北、中西部一些城市不用再提土地財政和房地產市場,人口萎縮到何種程度、城市規模是否能維持都難說,可能遍地都將是“鶴崗”。

換言之,對于300萬人口以下城市,尤其是人口持續衰退的中西部98城而言,(人口)生存是唯一目標。

有人,才有一切!

為此降低人口遷徙門檻,全面放開人口落戶政策,是必須、必要、必然的舉措。

至于周邊被虹吸的縣、鄉、村,沒辦法,時代前進的代價罷了。

3

再來說說300-500萬人口Ⅰ型大城市

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次人口政策關于大城市的描述,公安部用的是Ⅰ型,而不是其他。

冷知識,中國Ⅰ型大城市14座,新一線城市15座,除了蘇州、合肥、寧波三城外,前者和后者多不重合。

官方人口政策為什么用Ⅰ型大城市而不是新一線城市?

關鍵詞:

責任編輯:sdnew003

相關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