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今年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203公頃,其中住宅用地901公頃

來源: 澎湃新聞2023-03-08 09:38:2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7日,廣東省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廣州市2023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該供應計劃自印發之日起施行,跨年度執行至下一年度計劃公布之日。按照《計劃》,廣州今年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為3203公頃,包含住宅、商服、工礦倉儲、其他用地等用途。根據廣州市2023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宗地表,涉宅用地共計100宗,供應計劃901公頃,占計劃總量的28%。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49公頃,占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的61%,占計劃總量的17%;非商品住宅用地352公頃,占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的39%,占計劃總量的11%。年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中單列租賃住房用地占比原則上不低于10%。此外,商服用地供應計劃為190公頃,占計劃總量的6%。工礦倉儲用地供應計劃為851公頃,占計劃總量的27%。其他用地包括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供應計劃為1261公頃,占計劃總量的39%。分區域看,全市計劃供應住宅用地最多的是290.47公頃的白云、165.88公頃的花都,分別有超過80公頃是商品住宅用地。商品住宅用地供應最多的增城為93.15公頃,番禺有90.34公頃。越秀、海珠宅地零供應,天河供應商品住宅用地16.72公頃。荔灣商品住宅用地30.24公頃,非商品住宅用地11.17公頃。廣州規自局表示,將貫徹執行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有關經營性用地公開出讓的各項規定,確保土地依法依規按程序供應。嚴格實行商品住宅用地“兩集中”同步公開出讓,做好住宅用地信息公開工作,確保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充分掌握信息,形成合理預期。未列入本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但條件成熟確需供應的地塊,供地方案報市政府或具有審批權的區政府批準后,可視作列入計劃。廣州將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素,保障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用地需求。聚焦重點,以縱深推進“雙區”建設、抓好《南沙方案》落地落實為戰略引領,土地供應向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用地傾斜,增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積極支撐“一區三城”科技創新軸及沿江、東南部、西部三大產業帶、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帶等重點區域和重大產業平臺建設,著重安排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南沙明珠灣起步區、白云新城等區域商服用地供應。大力支持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供應,著重安排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空港經濟區等區域工業用地供應。滿足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慶盛樞紐、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東省中醫臨床研究院、白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一批項目的用地需求,確保重大基礎設施及民生社會事業項目的用地供應。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保障土地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全面落實一城一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合理確定住宅用地供應規模、時序和結構,有效引導、協調和穩定市場預期,重點引導住宅用地向中心城區、產業用地集中區域以及軌道交通沿線傾斜,保障住房剛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性需求,確保土地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通過商品住宅用地公開出讓配建等多渠道籌集政策性住房,土地集中出讓配建政策性住房不少于10%,加快構建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提升軌道交通站點周邊、重點功能片區、產業集聚區等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適合配建區域的配建比例,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優化空間布局。廣州規自局表示,此次廣州市2023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編制,堅持增進民生福祉原則。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著力點,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及民生保障工程用地保障,增強綜合城市功能。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保障住房剛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性需求,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原則。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引導土地要素供給向重點戰略平臺、實體經濟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傾斜,保障鄉村振興項目的土地供應,促進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推動綠色發展原則。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嚴格執行國家供地政策和土地使用標準,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增存掛鉤”機制,強化節地技術和模式應用,強化建設用地供后監管,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關鍵詞:

責任編輯:sdnew003

相關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