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宏觀:如何理解CPI轉負、PPI回升?

來源: 金融界2023-08-10 08:06:53
  

1、7月CPI同比-0.3%(前值+0.0%),核心CPI企穩回升,食品是主要拖累。

1)食品是主要的拖累項。豬肉價格同比下降26.0%,環比持平,主要受到去年高基數的影響;7月應季蔬果上市,鮮果和鮮菜分別環比下跌5.1%和1.9%。


(資料圖)

2)交通通信分項來看,乘用車價格下跌,交通工具環比下降0.4%;國際原油價格上升對國內形成傳導,交通工具用燃料環比上升1.9%。

3)核心CPI同比0.8%(前值0.4%),是本月的主要支撐。7月暑期出游情緒高漲,旅游環比+10.1%;此外,“618”促銷活動結束,家用器具和日用雜貨價格回升,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環比+0.6%。

2、7月PPI同比-4.4%(前值-5.4%),開啟上升通道,后續斜率是關鍵。

1)上下游來看,上游原材料和加工業略弱于季節性,環比均下降0.4%;采掘業降幅由上個月3.5%大幅收窄至0.1%。下游生活資料價格環比由降轉升,其中食品、耐用消費品回正,衣著和一般日用品升幅分別擴大0.3%和0.1%。

2)細分行業來看,煤炭跌幅由6.4%收窄至2.0%,石油、鋼鐵環比均轉正,有色維持上漲,指向地產鏈的政策預期升溫。

3、 如何理解:CPI轉負、PPI回升?

1)CPI轉負歷史上并不多見。CPI轉負過去20年只出現兩次(2008金融危機、2020疫情),因此本月轉負是一個重要的節點,也是近期政策密集出臺的應有之義——防止長期通縮預期的形成;

2)CPI轉負只是階段性的。CPI轉負的背后,我們依然能夠看到部分亮點——暑期出行升溫帶動核心CPI逆勢回升,結構上旅游、酒店、娛樂再次構成主要支撐,后續隨著內需企穩,CPI轉負只是階段性的。

3)PPI筑底后斜率存在分歧。PPI環比略有企穩,但總體低于市場預期,是因為市場能夠觀測到的大宗商品價格皆已企穩回升,而體現內需實際動能的工業品現貨價格仍在下探(如:水泥、化工等),本質上是政策預期先于基本面定價。

4、上述三點特征指向,目前市場對PPI反轉過度樂觀,而對CPI下探過于悲觀。實際上,我們認為近期政策密集出臺(穩地產、活躍資本市場、穩消費)的本質不是刺激總需求,而是直指當前經濟的癥結——居民資產負債表循環。因此往后看,對于需求反彈帶動的PPI通脹彈性需要謹慎,但由居民部門支撐的CPI通脹無需過度悲觀。

5、風險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

關鍵詞:

責任編輯:sdnew003

相關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