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鼻、摳腳、擠痘痘,人類為什么戒不掉這些壞習慣?

來源: 澎湃新聞2023-03-07 11:36:22
  

春暖花開,身體容易癢起來。當我們的手放在身上的一些位置時,常常會被認為是在做不雅的動作,比如:

挖鼻、摳腳、摸臉、撓頭發(fā)、掏耳朵、剔牙齒、擠痘痘......

這些壞習慣,幾乎每個人都會“沾染”幾項,甚至對于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套從頭到腳的“連貫動作”。


【資料圖】

1995年,美國的研究者給1000人發(fā)了匿名的調(diào)查信。在收到的254封回信中,其中91%的人承認自己挖鼻孔,有1.2%的人表示自己每小時至少挖一次[1]。

還有研究者們用錄像觀察了 10 個人在打字時觸摸眼睛、鼻孔、嘴唇的頻率,結果發(fā)現(xiàn):平均每人每小時觸摸這些部位 15.7 次。平均下來,每四分鐘就會摸一次臉。

為什么這些小動作看著“不雅”,大家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原因很復雜——

一、真的不舒服

鼻子癢、頭癢、腳底癢、塞牙……從吃錯東西、不洗頭到換季氣候變化,各種意想不到的原因都可能讓身體發(fā)癢或是遇到其他不適。這時候,難免會挖挖鼻子摸摸臉。

還有一些人更慘:皮炎、鼻炎或是其他長期的慢性疾病。各種瘙癢或疼痛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折磨著大家。

二、爽啊!

很多人沒有不舒服,但也把持不住自己的手,沒事就愛挖個鼻子打發(fā)時間。

原因在于:這些動作能給人帶來莫名的愉悅感。

耳朵、腳底等部位,有大量的末梢神經(jīng),本身就是比較敏感的部位。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人熱衷于采耳、按腳的原因之一。

而掏耳朵、摳腳過程中,自己無疑比采耳、按腳的師傅更了解自己的“痛點”,能夠精準對這些部位“輕攏慢撚抹復挑”。關鍵是還不用花錢,且隨時隨地就能掏。

另外,對于很多人而言,擠掉一顆痘痘、掏出一顆大鼻屎,還會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

三、無意識

很多人的壞習慣是無意識下的小動作。

比如摸臉,有的人緊張、焦慮甚至分神的時候會不自主地摸臉[3]。

這些無意識的動作就像涮羊肉要蘸麻醬一樣自然,有的人是一坐上沙發(fā)手就搭在了腳趾縫里,有的人是開車一等紅綠燈就開始挖鼻子。

挖鼻子摸臉等小動作很難戒掉,但我們還是得意識到:這不是好習慣。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甚至威脅到身體健康——

越撓越癢

很多人的小動作是因為某個部位發(fā)癢,而忍不住用手撓一下。

用手撓的時候能短暫地止癢,這是我們用觸覺甚至痛覺短暫地替代了癢的感覺。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手撓完后的部位可能更癢了。

因為我們皮膚內(nèi)的“肥大細胞”在收到刺激后釋放出更多“組胺”,這是一種會加劇瘙癢感的物質(zhì)。結果就可能陷入“越撓越癢”的死循環(huán)。

破損、出血等

雖然人的指甲不像其他動物那么鋒利,但在各種摳摸挖剔的過程中還是很容易把皮膚、黏膜弄破損出血。

在開頭提到的“挖鼻調(diào)查”中,還有2位倒霉的參與者表示已經(jīng)挖到自己的鼻中隔(左右鼻孔中間那層“肉壁”)穿孔了[1]。

感染

感染常常是繼發(fā)在破損出血后的另一結果,無論是我們的手還是皮膚,本身就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這其中有不少致病菌。

平時我們的表皮完整時,皮膚是我們肌體的第一道免疫屏障。這些致病菌還拿我們沒辦法,當我們把自己摳出血了,相當于給致病菌開路。

鼻根與兩側(cè)嘴角圍成的三角形區(qū)域,更是被稱為“危險三角區(qū)”,致病菌若是從這里“入侵”,很容易順著靜脈“上頭”,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顱底感染。

很多病菌除了直接通過接觸傷口傳播,還可能通過“糞口傳播”。很多人用手剔牙、摸臉等的時候可能沒有洗手的習慣,一不小心就把致病菌吞到肚子里了,許多傳染病就是這樣傳播的。

如果你已經(jīng)意識到這些壞習慣的危害,那么就要用自己的意志力控制住自己想要摳摸挖剔的手。

當然,只靠意志力確實很難,我們可以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來避免這些小動作,比如讓自己忙起來,讓手不要閑下來。

如果實在不舒服,想要撓一下,至少要把手洗干凈。

當然,如果上面提的方法都做不到,我們還有2個“偏方”可以給大家試試——

做一手又貴又長的美甲

讓手指頭無用武之地

來源:soogif

戴個伊麗莎白圈

讓伸向臉部的手吃個閉門羹

關鍵詞: 危險三角區(qū) 的原因之一 身體健康

責任編輯:sdnew003

相關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wǎng)注明“來源:×××”(非商業(yè)周刊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wǎng)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jīng)過本網(wǎng)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

熱文排行
  • 財經(jīng)
  • 綜合
  • 黃金360